查看原文
其他

抗击疫情,更需现代化的医药卫生治理体系 | 社会科学报

申曙光 社会科学报社 2021-06-07



点击上方社会科学报关注我们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相反,风险种类还会不断增加。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这次重大疫情告诉我们,必须要突破既有思维,创新理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强化能够有效应对“现代风险”的医药卫生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建设。




原文 :《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

作者 |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申曙光

图片 | 网络



2019年底开始爆发并持续至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造成了广泛而严重的社会经济与健康影响,且目前仍在持续中。在这个时刻,如何快速控制疫情、全力救治病人和保障人们群众身体健康成为头等大事。



从学术与政策研究的角度来看,在短期应对策略的探讨之外,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进行中长期维度的理性思考,为未来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则具有现实意义。从本质上来看,不能就事论事地将这种事件看作单纯的传染病事件,而应将其看作国家治理体系中医药卫生领域的灾害性事件,应对这种重大疫情或者说灾害性事件的根本之道,在于推进我国的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重大疫情的治理需要医药卫生体系建设突破既有思维,创新理念,实现两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实现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观念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健康指导方针。长期以来,我国医药卫生领域都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在此理念指导下,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兴建大医院、提高治疗水平为重心,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社区医院投入不够,对疾病预防、健康管理重视不够,基于健康预防、健康维护与健康促进的相关行业与产业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显然,“治疗为主”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的健康需求,“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有了更深刻、更丰富的现实意义。以这次重大疫情为例,无论是它的发生还是发展,都从反面体现了“预防”的重要性。因此,未来医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是既定的“预防为主”方针的落地、落实。


第二,实现从“层级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向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层级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指将医疗卫生机构区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三级多类模式。这种模式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协作,各自处于相互分离甚至无序竞争的状态,居民难以从中获得适宜、有效和连续的服务。


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是指以初级卫生保健和健康管理为基础,不同类型和层级的医疗卫生机构紧密合作,为居民提供连续性、整体性医疗卫生服务的模式,其重点是强调健康促进和预防。这次重大疫情中出现的众多问题,实际上就是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不适应问题的反映。因此,建立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应该成为未来医改的重要目标。







为实现上述两个转变,从这次重大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来看,我国医药卫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要实施如下关键对策。


首先,在推进医药卫生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


一要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应明确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定位,继续加大投入,加强对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的培养,发挥其健康“守门人”作用。如果有完善的基层医疗和分级诊疗,可以将大量的病人在社区通过基层分诊和筛选(在这次疫情中就可以避免多数疑似病人和一般感冒涌向三级医院),再将真正有需要的病人“向上”转诊,病情趋于稳定的“向下”转诊。


二要促进流行病防治体系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协调运转。近年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行政管理、社会动员及物资贮备、流通和分配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可靠的体系。这两个体系的协调运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大大强化流行病暴发时的应对能力。


三要加强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这需要加强医疗保障政策的同步支持,解决患者和医院的“后顾之忧”。例如,本次疫情应对中,广东省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系列特殊报销政策,包括将治疗方案覆盖的药品和诊疗项目全部临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取消起付线、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预拨基金减轻医疗机构垫付压力;对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结算,不降低报销比例。这些政策都是合理有效的。


四要建立多方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这次的疫情应对中,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医药企业、物流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发挥了特殊作用。政府部门要创造条件,支持其参与医药卫生及重大疫情的“共治”,形成良性互动。



其次,在推进医药卫生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


一要加强健康教育,大幅度强化人们的健康素养及自我保健能力。目前,我国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还偏低。而健康教育是树立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要支持远程医疗的发展。以流行病应对而言,互联网医疗具有“非接触”优势,网上咨询等服务能够大大减轻门诊压力和交叉感染的风险,还有利于解决医疗健康资源配置不平衡问题。


三要强化相关部门的行政与执法能力。针对突发性重大疫情,需要强管理、严执法,这就需要更加明确医药卫生治理中的执法主体、执法范围、执法程序,强化医疗资源的合理调度与分配能力,实现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身并不能消除风险。相反,风险种类还会不断增加,危害性还会不断加大。中国正在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以这次重大疫情事件为起点,突破既有思维,创新理念,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强化能够有效应对“现代风险”的医药卫生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为时未晚。



文章即将刊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94期第4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拓展阅读

疫情危机亦契机,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建设 | 社会科学报

效率就是生命!突发事件的跨区域应急联动如何实现?| 社会科学报

老百姓的安全感从何而来?公共卫生安全治理要“以人为本” | 社会科学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